第三百三十三节 候补官选拔制度(1)-《大国崛起1857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经过前一阵的整肃之后,广東地方各级衙门的胥吏都变得有些抢手起来。Δ笔趣  阁Ww』W.  biqUwU.Cc

    胥吏本来不是一个体面的身份,而且十分固化,比官僚圈子都更加封闭,不是子承父业,就是兄终弟及。

    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制度的有意为之,因为一旦成为胥吏,就会被打入另册,所谓执贱业者,明朝时候将伎院乐籍、官府胥吏、奴籍下人三类人打入贱籍,子孙无法参加科举。

    清代废除了伎院乐籍,但胥吏和奴仆,依然是贱籍,无法获得科举资格。

    所以往往成为胥吏,就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事情,成本很高代价很大,一般很少有人愿意落籍为胥吏。

    但这个阶层是极为重要的,行政上的文书作业,无数的报告、记录和各种文件,制作各种副本。每种文件都有独特格式,不得有丝毫偏差,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掌握,而这些显然都是胥吏来做的。

    试问哪一个衙门离得了这群人,也许是封建王朝的官员需要这么一种人,所以才专门制定出这样一种制度,限制掌握了这些文书能力的专业人才离开这个行业,就好像蒙古和明代将匠人都绑在户籍上一样。

    是因为有了需求,又不想浪费精力去慢慢培训,所以让那么一群人子承父业代代相传,能够节省极大的成本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不让这些人参加皇权时代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,限制这些人的合法权力,把他们跟奴仆编成一种户籍,自然而然就让人看不起这些人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文官的圈子里,他们在人格上是瞧不起胥吏的,但是要办事却少不了这些人,甚至可以说,真正支撑政府机构运作的,就是这些基层的小吏,而不是那些整日间高谈阔论饮酒作对的文人。

    这种被人在人格上的鄙弃,又真的会给这个群体造成心理上的扭曲,他们毫无荣誉感,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,因为你不管表现的高尚也好,表现的低劣也罢,都得不到别人的赞许的时候,你为什么还要高尚?

    因此这种被鄙夷的小吏们对待比他们更没有权力的平民百姓的时候,就显得格外恶劣,他们这种行为反过来又让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。

    民间有谚语,“官如大鱼吏小鱼,完粮之民且沮洳,官如虎,吏如猫,具体而微舐人膏”,老百姓把这些跟他们直接接触的小吏们看成是敲骨吸髓的恶猫,一点都不奇怪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群性格被社会制度扭曲的人群,他们的权力可真不小,绝不仅仅只能欺负一下小民,即便是他们的上司,那些官员,他们也有办法对付,他们善于使用欺骗、蒙蔽、行诈、勾结等技巧,选择性地执行官员分派给他们的任务,利用精熟行政细节和运作程序的能力,蒙蔽、妨碍、误导,甚至胁迫比他们地位更高的官员。一旦遇到软弱、生疏、散漫或无能的官员,他们甚至能够揽权。
    第(1/3)页